球拍类运动往往都需要调动身体多个肌肉群。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运动医学中心医生廖衡宇、李劼若介绍,在挥拍过程中,上肢肌肉特别是肩部肌肉能够得到充分锻炼,频繁的脚步移动,也有助于下肢肌肉肌力的增强。同时,挥拍运动还能通过机械压力刺激骨骼生长,增加骨密度。

另一方面,在击球一刹那,还会发出一个相对的爆发力,比如羽毛球的扣杀、网球的大力发球等。这些动作都需要肌肉在短时间内产生强大的力量,此时身体主要依靠无氧代谢来提供能量。无氧运动可以刺激肌肉生长和力量提升。通过不断地重复这些动作,肌肉会受到刺激,从而促进肌肉纤维的生长和修复,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。

球拍类运动还能提升手眼、身体协调能力。运动过程中,我们的眼睛需要紧紧盯着球的运动轨迹,还要判断球是怎么旋转的,才能找准时机挥拍接球。

这个过程可不简单,需要眼睛与大脑、上下肢进行充分的协调配合,而且这些小球速度贼快,有时候“嗖”地一下就飞过来了,这就要求大脑反应迅速,赶紧指挥身体做出动作,对于大脑-躯干反应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,起到帮助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。

因此,进行球拍运动对于视觉灵敏度、手眼及躯干整体的协调以及反应灵敏能力都有一定的提升。尤其对正在长身体、练能力的小朋友,还有担心年纪大了身体不协调、生活不便的中老年人来说,坚持打球好处多多。

球拍类运动是控制体重、降低体脂率的上选,一场羽毛球双打,每小时能消耗400千卡—600千卡热量。在打球过程中,腿部的蹬转、腰部的扭动、手臂的挥拍,不仅能促进燃脂、锻炼肌肉力量、短时间就能疯狂暴汗。对于久坐的上班族来说,定期打打球还能帮助活动颈椎,锻炼眼睛灵活度,简直一举多得。

总的来说,球拍运动同时集合了有氧和无氧特征,既能改善心肺健康,降低体重、体脂率,又可提高肌肉质量和骨密度,这些都是促进长寿的重要因素。

科学挥拍要牢记

球拍类运动好处多多,但我们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锻炼,避免因运动造成损伤。

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

新手应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训练,学习和保持正确的挥拍技术动作,减少不必要的关节压力。

保持合适的时长与频率

推荐每周运动3次,对于运动能力较强者可增加至4次—5次;每次运动时间需超过30分钟,不超过90分钟。

使用适宜的装备

选择具有良好支撑和防滑功能的运动鞋,以适应不同的场地。根据手型和力量选择适合的球拍(如羽毛球拍磅数的选择、手胶的使用等),确保握持舒适。

注意热身和拉伸

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拉伸活动,对于预防伤害至关重要。运动前先进行10分钟左右的拉伸运动,活动全身的肌肉和筋骨。运动后使用泡沫轴或筋膜球进行肌肉放松,随后进行一定的静态牵拉,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球拍运动带来的全身酸痛,帮助身体恢复平静。

小贴士

乒乓球活动量相对羽毛球、网球更小一点,比较适合中老年人日常锻炼。

羽毛球对发力、脚步转换及动作扭转都有很高要求,突然起跳、用力回落,可能会损伤膝关节、跟腱和足底筋膜,膝关节、肩关节有伤的人不太适合打。

网球球速相对较慢,但对打球者的力量、场地及技术等要求较高,不太适合老年人。

来源:科普中国、健康时报、人民网科普、生命时报

编辑:庞 鹏

审校:吕 晓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